【am730 專欄】膚色的爭議

最近藝人黃婉華在電視劇扮演菲傭角色,將身體塗黑,引發連串爭議,遠至海外相關的新聞,但其實今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,拉遠一點,社會共融在香港的情況到底可以怎樣呢?

最近籌辦了一場TEDxChaterRoad 的講座,邀請了一位少數族裔的朋友分享,在分享之前,我就問他:「其實我應該怎樣稱呼你較好呢?少數族裔這個形容本身就好像是個標籤。」

經過一番討論,我們決定不就這個稱呼糾纏下去,因為爭議太大,反而失焦。不過正如他在影片分享所說,其實不論你是來自歐洲、日本抑或是東南亞的國家,在統計學上都是「少數族裔」,而實際上,他們亦可能是在香港居住了很久的朋友,跟一般香港居民無異。

最近亦看到有單新聞,就是澳洲旅遊局決定以後在宣傳上會用「雙名制」(Dual Naming Policy),會在英文旁配上原住民及托雷斯海峽島民對該地方的稱呼,例如塔斯曼尼亞州首府荷柏特為Hobart/nipaluna,當中塔斯曼尼亞洲早於2013年已開始行「雙名制」,現時已有31個地方實行這個制度,也有不少原住民生活的體驗團。

但其實,最重要的,不單是怎樣命名,而是真正地讓不同族裔的朋友都能融入社區。根據平等機會委員會在2020年發表的《香港少數族裔青年教育和就業路徑的研究》,就發現有50%的少數族裔學生從未或很少與香港華裔交往,欠缺華人社交網絡的他們在尋找機會、資源上往往亦有所困難。但其實他們當中不乏人才,平機會的研究亦指出2011年和2016年達到專上教育程度的在少數族裔人口比例均超過50%,可見有心尋求個人發展的少數族裔青年為數不少。

學習志向高、高學歷的在港少數族裔青年是社會的重要資源,但如何能夠讓他們由「被幫助」的一群變成有能力成為幫助別人的一群,彼此都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交流。但願今次電視劇藝員扮演菲傭的爭議,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契機,擴闊彼此的文化視野。

原文載於《am730》社創生力軍專欄